9月15日晚7时,我校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在场师生满怀期待,共同迎来了由学校校长陆晓珂主讲的“开学第一课”。此次课程以“技能照亮前程,劳模工匠领航”为主题,通过讲述多个领域的典型工匠故事,深入阐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全校师生在新学期的学习与成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陆晓珂校长的讲解以时间为轴、以行业为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工匠群像图。在桥梁建设领域,她从始建于金代的卢沟桥说起,古桥之上501只石狮形态各异,每一只皆凝聚着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心血,历经800多年风雨,不仅成为建筑装饰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沿着历史脉络,陆校长又介绍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者攻克“低温焊接”难题,实现中国桥梁建设“从0到1”突破的艰辛历程,以及港珠澳大桥工程师林鸣带领团队海上坚守8年,让33节“航母级”沉管实现2厘米内精准对接,创造“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壮举,展现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升华。
在汽车工业领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人王崇伦发明“万能工具胎”,助力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结束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到如今比亚迪焊接工程师薛枫为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焊接合格率,在车间日夜钻研,研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陆校长用生动案例阐述了工匠们“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何推动行业发展,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技能的力量与价值。
谈及航天事业,陆校长着重讲述了大国工匠徐立平为火箭“雕刻火药”的惊险历程,其操作误差不超0.2毫米,远超头发丝的精细程度,以及航天科技集团焊工高凤林为焊接火箭发动机喷管,练就“看火色、听声音”判断焊接质量的高超本领,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让中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令同学们对航天工匠们肃然起敬,也激发了大家对高精尖技术的探索热情。
为使讲座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陆晓珂校长还特别分享了西安浐灞后海景区彩虹桥背后的匠心故事。负责桥梁灯光系统安装的工程师李刚,为确保灯光璀璨又不刺眼,带领团队在桥上反复测试调整;负责桥面铺装的工人张建军,严格把控每一块防滑地砖的拼接,确保缝隙不超1毫米,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彩虹桥成为西安的“颜值担当”与市民休闲的“幸福之地”,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工匠精神就在身边,就在城市建设的每一处细节中。
陆校长还就如何在日常学习中践行工匠精神、如何应对专业学习中的困难等问题做了解答,她鼓励同学们在实训课上认真对待每一个操作步骤,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学习的点滴之中,遇到难题时要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用所学技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讲座最后陆校长对全体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以这些工匠为榜样,将工匠精神作为学习与生活的指引,在新学期树立明确目标,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光发热,用技能成就个人梦想,以奋斗实现技能报国的宏伟志向。
此次“开学第一课”在我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不少同学表示,听完讲座深受鼓舞,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将以工匠为标杆,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
今后,我校将持续推进工匠精神培育,通过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活动,如企业实践、技能竞赛、大师进校园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水平技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