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工院校走出的劳模工匠 - 高凤林:以大国匠心焊就火箭之“心”

寒来暑往,焊花筑梦,他就是被誉为“金手天焊”的大国工匠——高凤林。

admin
4天前
栏目 《行业动态》

他是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毫米级的焊接宽度、毫秒级的焊接时间,是他要完成的日常工作。他多次投身国家重大项目,亲手焊接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首台液氢液氧发动机(被誉为火箭的“心脏”)。他扎根一线 40 多年,攻克了火箭发动机焊接领域的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填补了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为月球探测、火星探测、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任务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寒来暑往,焊花筑梦,他就是被誉为“金手天焊”的大国工匠——高凤林。

高凤林是怎样立下航天报国志向的?他是怎么打破那么多技术垄断,成为焊接界的世界级高手的?获得了那么多荣誉后他为什么不离开焊工岗位呢?让我们走进高凤林的故事,从中寻找答案吧!

JVzGtxCiWLr3AmMI.jpg

人物简介:

  •  1962 年 3 月出生
  • 毕业于首都机械厂技工学校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航天特种熔融焊 接 工、“高 凤 林 班 组”班组长,首席技师,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摘星之旅:

  •  1996 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1997 年,荣获“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称号。
  •  2004 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  2006 年,被评为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
  •  2007 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2015 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2016 年,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
  •  2017 年,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  2019 年,被评为 2018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  2019 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 2023 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凤林在生活中常模拟焊接,就像人们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要常练习拳法,唱歌要常练曲儿,持之以恒就能熟能生巧。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懂理论、会操作,更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高凤林在危险环境中完成“盲焊”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基础是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能发现难题或疑惑,并产生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人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有问题意识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培养这种问题意识呢?

pcuSWsEjVj2Ql928.png

高凤林出生于上世纪70十年代,小时候高凤林家经济条件不好,所以高凤林只读完初中就辍学,回家帮父母务农了。但是高凤林很喜欢学习,在他下地干了一天活之后,总要找时间去读点书。

高凤林脑子也很聪明,很多知识高凤林即使没学过,可理解的很快,这一点比大部分在学校读书,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孩子还要厉害。等到高凤林长到18岁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终于有所改善,这个时候高凤林找到自己的父母,跟他们说自己想要去参加一次高考。

其实这个想法高凤林埋藏在心里已经很久了,只不过之前家里经济条件实在不好,自己也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可是眼见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在犹豫不说就要来不及了。父母听儿子说想去参加高考也十分意外,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一直在自学,但是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次听儿子主动提出来,家里的经济条件也缓过来了,就答应了高凤林。

本来这次考试一家人包括高凤林自己都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是等到发放成绩的时候,高凤林发现自己的分数可以上一个技校,在那个年代上了技校就可以成为工人了。这可让一家人高兴不已,本来世代务农的人家,终于可以出一个工人了。

成为行业翘楚

进入技校之后高凤林选择的是电气焊专业,在旁的人看来这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工作,但是在高凤林看来,这项工作可以通过焊接组成各种各样的工具,这是一项很有趣的工作。

技校毕业之后,高凤林如愿被分配到了工厂之中,成为了一名焊接工人,在工厂之中,高凤林虚心向一些老的焊接师傅讨教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焊接水平,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积极的改进现有的焊接技术。等到几年之后高凤林的焊接技术已经成了厂子里"一把手",很多老师傅看了高凤林的焊接水平,都觉得自愧不如。

后来厂子里决定派高凤林去北京的北京理工大学进一步进修,高凤林在这里除了明白了很多焊接技术的原理,最重要的学习到了一些关于数控机床的知识,这为他以后为精密仪器的焊接打下了基础。

四年之后高凤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了之前的厂子。只不过高凤林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了组长,而且是专门负责精密仪器焊接的组长。在经过数十年时间的打磨和积累,高凤林逐渐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焊接专家。

赤子之心

高凤林成为国内的焊接专家后,尤其是专门负责精密装置的焊接工作之后,许多的工厂和公司都开出高薪,请高凤林前去工作,甚至一些国外的公司直接开出百万的年薪,附带两套房子的优厚薪酬,三番四次的来高凤林的家里劝说高凤林。

但是高凤林始终不为所动,因为此时的高凤林正在负责一项对于整个国家都意义重大的项目——为火箭焊接心脏。像火箭这种非常精密的装置,每一个螺丝钉都非常关键,尤其是火箭发动机这样的装置,要求在一两厘米的距离间焊接,手还不能有任何抖动,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这项工作交到高凤林的手中时,高凤林也曾觉得压力非常大,在一开始也会因为紧张焊接出错,那时候高凤林觉得非常难过,认为自己的失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不过有关领导不仅没有责怪高凤林,还一直鼓励他,也正是领导鼓励的这种信心,让高风林没有放弃,一直坚持者摸索出了经验。

现如今终于将这套焊接技术掌握纯熟,高凤林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待遇,就抛弃国家的培养?高凤林这样说:

“事业如天般宏大,技能似地般坚实。我们应崇尚技术,勇于挑战极限,不断突破自我。虽然工作岗位各不相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差异,但每一种岗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舞台上有聚光灯下的主角,也有幕后默默付出的英雄。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装着国家,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是光荣的,都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很难达到高端水平;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也难以长久发展。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才能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关文章